【藥】你真的了解成藥風險嗎?急症醫生詳解用藥安全

你有過不舒服,在家自行吃藥的經驗嗎?這種狀況常見於很多國家;如日本、美國,居民生病時會在醫院診斷後拿著醫生開的藥單到鄰近的藥局領藥。現在一般藥房,甚至便利店都能買到各種各類聲稱能治療不同病痛的藥物;究竟自行服用藥物有什麼需要注意?購入成藥物的時候需注意什麼?藥物小知識讓急症醫生逐一告訴你!

那些藥物可以自行在藥房購買?

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的定義,物質或物質組合具有的特性可用於治療或預防人類或動物的疾病;和可應用或施用於人類或動物以期透過藥理、免疫或新陳代謝作用,恢復、矯正或改變生理機能即屬「藥劑製品」或「藥物」。胡亂服用藥物有機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保障公眾健康,藥物是被受銷售管制的。藥物的管制程度會根據《藥劑業及毒藥規例》(第138A章)附表10內的《毒藥表》分類。我們一般可以在便利店或任何零售店鋪或藥房、藥行可以購買到的藥物又稱成藥,這類藥物不含任何毒藥或含第2部毒藥。這類藥物一般無需有註冊醫生、註冊牙醫或註冊獸醫所發出的處方授權都可購買,故不少人也會常備這些「平安藥」在家作「看門口」之用。

成藥物是否絕對安全?

不少人都會選擇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先嘗試自行服用成藥,若病況遲遲未能改善才就醫。雖然註冊的藥劑製品已受當局規管並必須達到安全、品質和成效的標準才可以發售,但沒有藥物是零風險的。若服用某些藥物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徵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伸延閱讀:【急症】急症專科醫生分享 醫生是如何煉成的?

自行服用藥物會有甚麼風險? 

一般市民欠缺對藥物的知識,故自行服用藥物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風險。包括因為不能從症狀識別出潛在的嚴重疾病而延誤治療、未能選出最合適的產品或劑量作最好的治療,以及未能監測到服藥後的不良和過敏反應。建議還是在使用任何藥物前先徵詢醫護人員意見。

醫生處方藥物須知

自行配藥風險大,如需要購買用作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細菌感染和協助睡眠等的藥物都須由註冊藥劑師監督下,在註冊藥房按醫生處方配售。而如治療或舒緩輕微疾病的鎮痛藥物嚴重副作用較少,則可不需醫生處方便可在藥房或藥行銷售。有效的醫生處方上應有處方的日期、醫生簽署和醫務所地址,以及病人的姓名和地址、藥物的總供應量和服食或使用的劑量。

需注意的是,法例要求藥房在按處方配藥後保留處方及備存相關記錄兩年;有需要患者可在配藥前先行影印有關的處方。另外,除非醫生在處方上列明以下指示,否則配藥人員不可以按照同一張處方配藥超過一次。

正確藥物存放、用藥你要知!

藥物應鎖在藥箱並避免讓兒童接觸以免誤吞。貯存藥物的地方應陰涼乾燥;需留意,如胰島素製劑及加水調配的抗生素則應存放在雪櫃內。服藥時需注意有效期並將過期或已變質的藥物棄掉。服用前要詳細閱讀藥物標籤和留意劑量、性質、功效、禁忌與副作用等;除非醫生指示,不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免產生不良的藥物相互作用。

安全用藥是維護健康的基石。了解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並定期諮詢醫療專業人士,能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用藥選擇。同時,妥善管理藥物、定期檢查過期藥品都是避免風險的關鍵。

#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醫療科技 #急症科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