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肌少症令跌倒風險增加!年過60肌肉每年流失1%~3%!

肌肉是人體的重要組織,負責運動、支持和維持姿勢,故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性。歲年紀增長,若沒特別維持;從年過60歲開始計算,肌肉就會每年自然流失1%~3%。而長期肌肉流失有機會造成肌少症,導致身體虛弱、平衡感變差,讓意外更容易釀成。

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和力量逐漸減少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在老年人中較為普遍,但也可能影響其他年齡層。一般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質量會減少,尤其手臂和腿部的肌肉明顯變得纖細。他們的力量亦會下降,令舉重、攀爬樓梯等日常活動變得困難。同時患者的運動耐力也會降低,並容易感到疲憊;運動後需要長時間恢復。

自我檢測肌少症

若懷疑自己患上肌少症,可以透過如握力變小,開瓶蓋、拿菜刀等小測試檢查。若在做以上動作時感到吃力,就需格外留意。另外,如果你需要攙扶才能夠從椅子站起,或走路速度變慢、體重變輕,肚子卻沒變小;都有機會是肌肉流失的跡象。若以上提到的有兩項以上情況出現,代表你很可能正面臨肌肉悄悄流失。

伸延閱讀:【中風】天氣凍易中風?急症醫生話你知萬一中風應如何急救

如何預防肌少症?

肌少症不僅影響個體的體力和活動能力,還可能導致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增加,進而影響生活品質。面對肌少症的威脅,我們應每周進行至少2到3次如深蹲、抬腿、使用彈力帶等的阻力訓練以預防肌肉流失。若阻力訓練能配搭快走或太極、單腳站立等平衡運動就更能夠幫助恢復肌力與穩定性。

飲食方面,我們可以確保自己每天攝取足夠優質蛋白質。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至少1.0至1.5克的蛋白質,依個人活動力及運動狀況調整。蛋白質攝取最好均分在三餐中。優質蛋白質包括雞蛋、魚肉、雞肉、大豆製品、乳製品等。除蛋白質,我們也可以適度補充維生素D3與鋅以促進肌肉與骨骼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日常中採取正確的飲食和保持運動習慣就可以有效對抗肌少症、降低意外風險。

#高燒生活 #居家生活  #老人健康 #疾病病症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