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徵】胃癌症狀、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照胃鏡檢查可及早診斷

胃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根據醫管局最新數據,2018年新增了1,277宗胃癌新症,一般而言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在死亡率方面,胃癌位列癌症第6號殺手,2018年一共有687宗胃癌死亡個案。由於胃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令胃癌患者錯過診斷治療時機。因此,Gofever高燒編輯團隊以下為大家整理了胃癌症狀、胃癌成因、治療、胃鏡檢查及預防方法,讓大家可以更了解有關胃癌。

胃癌成因是甚麼?誰人患胃癌的機會較大?

胃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負責分泌胃酸幫助消化,將食物研磨成小塊後,透過腸道蠕動將食物逐步轉入腸道繼續消化程序。當人體胃組織細胞出現基因變異,令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時,就會引成胃癌。胃癌成因至今仍未有明確定論,但根據衛生署資料,以下人士會有較高風險患有胃癌:

  • 年齡愈大,患胃癌險會增加,所以年齡四十歲以上人士屬高危
  • 男性患上胃癌機會較女性高
  • 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 吸煙人士
  • 過量飲酒
  • 常進食加工肉製品
  • 常進食醃製或過鹹食物、高脂肪飲食習慣
  • 過重或肥胖
  • 家族遺傳
  • 身患惡性貧血、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症等人士

胃癌症狀

早期胃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因而容易被忽視,胃癌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上腹持續隱痛或脹悶不適,容易被誤以為是消化不良。以下是常見胃癌症狀:

  • 持續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體重急速下降
  • 小腹腫脹
  • 進食後腹脹不適
  • 嘔吐、吐血
  • 大便出血或大便呈黑色
  • 貧血、疲倦

胃癌症狀與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的症狀大致相似,如果大家出現上述病徵未必一定是患有胃癌,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作診斷。

如何診斷胃癌?胃鏡檢查是胃癌常用診斷方法

俗稱「胃鏡」的胃部內視鏡檢查是常見用胃癌診斷方法,可以檢查患者食道、胃部名十二指腸。在檢查時,醫護人員會為患者在喉嚨後部噴麻醉藥作局部麻醉,然後醫生會將光導管狀的內視鏡經患者的口及食道伸入胃部檢查,如有需要會經胃鏡抽取一些胃組織樣本作進一步化驗。胃鏡檢查可能會引致輕度喉嚨不適及上腹脹氣,整個檢查需時約5至20分鐘。由於及早發現胃癌,治癒機會越高。癌症基金會建議身邊有親人曾患上胃癌、40歲以上之人士,每年進行胃鏡檢查。

如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患者患上胃癌,可能需要作進一步檢驗看是否有擴散情況,包括是腹部超聲波掃描、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以準確診斷胃癌的分期及癌細胞是否有轉移及擴散跡象。

胃癌治療方法

一. 胃部切除手術

胃部切除手術是胃癌主要治療方法,對於早期胃癌患者來說,最有效及根治的方法是將大部分甚至是整個胃以及附近淋巴組織切除。如果胃癌患者的腫瘤體積較大,可能要進行全胃切除術,除了切除整個胃部,或需要將部份食道及胰臟切除。一般而言,如病變僅局限於胃黏膜及黏膜下層位置,進行胃部切除手術可以令胃癌的治癒率高達90%。

二.  放射治療 (電療)

如果胃癌患者的腫瘤已擴散至其他組織,接受完切除手術亦不能完成根治胃癌,胃癌患者或需要接受俗稱電療的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以高能量的輻射線破壞癌細胞,用作輔助外科手術後的治療,以預防復發及提高手術後的生存率。

三. 化學放射治療 (化療)

化學放射治療結合了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法,阻止癌細胞生長及分裂,主要為輔助外科手術後的治療,預防復發。化學療法亦可作紓緩治療之用,以減輕胃癌患者痛楚。

四. 標靶藥物治療

至於中、晚期胃癌患者,部分人或可以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但事前需要在胃癌組織內進行測試,並非所有胃癌患者適用標靶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一般需要跟化療合併使用,副作用較輕,對於胃癌患者影響較少。

胃癌患者手術後注意事項

胃癌患者在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在飲食方面需要作出調節,包括少食多餐,而且每餐進食時不可以太急、過飽,以免腸臟一下子消化不來。部分胃癌患者術後可能出現接口滲漏的情況,亦有人在進食後出現嘔吐、腹瀉、暈眩、血壓低等情況。至於切除整個胃部的患者,術後容易引起貧血,有需要補充維他命B12。

預防胃癌方法

根據醫管局資料,想有效預防及減低患有胃癌的機會,大家要由日常生活習慣中作調整:

  • 飲食均衡,多食蔬果
  • 減少食用高鹽份食物
  • 少食鹽醃食物
  • 少食加工肉製品
  • 不要吸煙、飲酒 
  • 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  
  • 保持恆常運動習慣

#疾病病症 #癌症專區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