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告別新冠疫情(COVID-19)後,港人報復式外遊趨勢不斷攀升,根據入境處數字,2024年香港出入境數字達2.98億次。不過近年港人外遊發生意外的事件時有發生,嚴重程度更喪失性命。假若在外地旅遊不幸遇上意外受傷,即使旅遊保險支付了當地的醫療費用,但回港後可能仍需漫長的覆診、物理治療,甚至可能影響工作收入。
旅遊保險一大重點往往忽略
旅遊保險的保障通常屬短期性,保障期與你的旅程日期掛鉤,例如單次旅程的保障期就是由出發至回程期間,在旅程結束後馬上完結。如果你乘搭凌晨機,需要於數小時前,即早一天晚上便出發到機場,你的實際啟程日期就是出發到機場當晚的日子,這樣保障才涵蓋全程。
例子:你出發的航班於5月2日凌晨12時15分起飛,你於數小時前便要前往機場(如5月1日晚上9時),你的保單應於5月1日開始生效。
假若旅遊期間遇上意外受傷需要於外地住院治療,旅遊保險雖然能夠覆蓋當地門診及住院費用,不過返港後有需要覆診的話,此時旅遊保險未必能覆蓋返港後的長期治療費用,若有及早投保「個人意外保險」,則可為你協助索償返港後續的醫療費用。
個人意外保險助你「守尾門」
倘若外遊期間不幸遇上意外,緊記第一時間在當地看醫生,並且在出院前取得當地所有醫療文件,包括醫療報告、就醫紀錄及收據,以便首先索償旅遊保險。如果返港後康復進度不似預期,需要覆診或後續治療的話,原本只涵蓋旅遊期間的旅遊保險便不能為你提供後續醫療保障。
市面上有「個人意外保險」可覆蓋返港後的意外醫療費用,提供額外財務支援,助你應付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包括住院現金津貼、醫療用品津貼等,更有產品專門提供「復康治療補貼」,包含物理治療﹑脊椎治療﹑跌打及針灸,更可在限額內補貼非手術後的復康治療費用。
「個人意外保險」除了醫療費用保障外,更有國際緊急支援服務,即使身在海外,都可隨時獲得緊急撤離、醫療護送等全天候支援。部份產品同時亦涵蓋意外身故、恩恤、斷肢、嚴重燒傷保障或永久完全傷殘保障。在特定的意外情況下,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客用升降機、公共建築物起火、山泥傾瀉或水浸等,可獲雙倍賠償保障。
另外,市面上有部份「個人意外保險」產品更為兒童、成年及樂齡三大人生階段特設專屬意外保障,包含學費津貼、運動手術現金、心理諮詢保障、骨折保障、深切治療現金保障等,保單更會自動過渡至當前的人生階段,為每個人生階段提供適切保障。不希望旅遊時樂極生悲?除了旅遊保險外,「個人意外保險」更可以作為恆常保障,填補日常休閒、短途出行時可能出現的保障空隙,為你提供實際的財務支援及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