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或增胃癌風險?你是否了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途徑?即睇常見症狀及診斷方法

對於港人來說,相信對於幽門螺旋桿菌並不陌生。幽門螺旋菌是是一種生存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的細菌,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至有機會導致胃潰瘍與胃癌。不過,並不是所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士都會出現明顯症狀,Gofever高燒編輯以下為大家整理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成因、感染途徑、症狀及診斷方法等資訊!

伸延閱讀:日本網民票選10大有效減肥方法!斷食法及節食均上榜、第一位是平日大家都會做?!

甚麼是幽門螺旋桿菌?即睇其感染途徑!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的細菌,它主要寄生在胃黏液或黏液細胞內,降低胃酸酸度,從而引起慢性發炎,若未有及早治療,幽門螺旋菌更有機會導致胃部及十二指腸出現潰瘍,以及增加患胃癌風險。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資料,已有數據推算出全球有約30%至50%人口感染了幽門螺旋菌,可見其屬於十分普遍的疾病。

至於有關幽門螺旋菌的成因,目前醫學界仍未有明確原因得知為何會出現幽門螺旋菌,但推算出患者感染途徑主要是透過接觸帶菌的唾液、體液、嘔吐物、排泄物、污水或進食帶菌食物等方式進行傳播。至於患病的高危一族,有家族病史、同住家人為幽門螺旋菌患者、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及吸煙者等,都有較高風險受感染。

伸延閱讀:【胃抽筋】Anson Lo開騷胃抽筋被抬走!全日只食一啖飯加體力透支所致?即睇胃抽筋成因及預防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常見症狀!並不是人人都有症狀?

萬一不幸感染幽門螺旋菌,原來並不是人人都有明顯症狀,有部患者在受感染初期是沒有任何症狀。另外,有不少患者可能只會出現普通腸胃不適的症狀,包括胃脹、胃氣多、胃痛、食慾不振,頻繁打嗝及突然消瘦等,令人難以察覺,甚至當普通腸胃不適未有特別理會,最終有機會令病情惡化,引發嚴重胃炎或胃部、十二指腸潰瘍,甚或最終演變成胃癌。

伸延閱讀:【不良飲食習慣】內地16歲少女長期以即食麵及串燒代替正餐!結果被診斷末期胃癌需全胃切除

如何診斷是否受幽門螺旋菌感染?

目前主要可以透過三大方式診斷是否受幽門螺旋菌感染,第一個方法是胃鏡檢查,醫生透過一條柔軟而可彎曲的光導管狀內視鏡由患者口部進入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進行檢查,觀察胃粘膜的病變,並在抽取組織進行化驗是否帶菌。第二個方法是糞便檢測,收集測試者糞便樣本到化驗所進行檢測其糞便中是否有幽門螺旋菌抗原。最後一個方法是吹氣測試,患者先服食特定藥丸或藥水,如其胃內存有幽門螺旋菌,其尿酸酵素會與藥物產生化學作用,最終可從其吹出的氣體檢測是否有帶菌。

幽門螺旋菌治療方法

最後,要有效治療幽門螺旋菌,目前主要使用「三合一療法」,包括使用高劑量質子泵抑制劑,及兩種抗生素,服用最少7至14日,有高達85%成功率可以完全治療幽門螺旋菌。完成療程後6星期,患者需再次進行幽門螺旋菌吹氣測試,若結果呈陰性,表示幽門螺旋菌已徹底清除。相反,如果未能治癒,患者需接受新一輪治療,並重複檢查。

#高燒生活 #疾病病症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