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公主病】擔心小朋友有公主病、王子病?心理學家教你7招有效避免養出公主、王子!

上一篇與大家享了「公主病」及「王子病」的成因和特質。今天來跟家長和照顧者分享一些建議,希望我們能防患於未然,減少失落於民間的「公主」「王子」。

1. 物質夠用便好

很多小朋友擁有堆積如山的玩具、衣物、書本,多到壞掉都不見得可惜。如果孩子自小便習慣「要乜有乜」,父母隨時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好容易會養成「擁有就是自然不過的事」和「誰都要滿足我」的心態。所以,物質不要過盛,而少用的玩物可以讓孩子捐給有需要的人。另外,父母的物件如果要拿來玩,孩子也要借用而後歸還,避免養成「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觀念。

2. 理解情緒但堅持原則

當小朋友得不到想要的而發脾氣時,建議父母及時聆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表達能理解他們的情緒,待情緒平伏後再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不是大聲呼喝喔)向他們解釋恰當的行為。他們漸漸便會明白並不能用哭鬧甚至倒退的行為來要脅別人妥協。

3. 培養獨立處事能力

呵護備至的貼身照顧確實能增加嬰兒對週遭環境的安全感,然而隨著孩子長大,同樣的方式卻會讓孩子的心智停留在幼兒階段,不能或者不願長大。建議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分擔清潔工作(收拾碗筷、洗碗等)和參與家裡的大小事務(小至接待客人,大至定下旅行行程等),讓他們習慣分擔和付出,也從中嘗握計劃、解難、實踐等技能。

4. 從旁協助面對挫折

有時當孩子在遊戲、學習或交朋友上遇到困難時,父母可能因為心有不忍馬上就跳出來幫孩子解決(如利用物質幫孩子交朋友)。這樣孩子不旦錯失了從挫折成長的機會,也變成依賴別人替他們收拾爛攤子。建議父母跟他們一起分析問題所在和討論解決方案,從旁鼓勵孩子面對逆境,增強自信、抗逆力和應變能力。

5. 培養同理心

缺乏同埋心的人,不懂得易地而處,理解別人的感受,容易任意妄為。父母可以多從日常生活的例子或繪本跟孩子討論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例如被人撞倒了對方不肯道歉會令人很氣憤),建立孩子的同埋心。

6. 恰當的稱讚

人都喜歡被稱讚,不過原來過度和空泛的讚美有機會造成自我感覺澎脹的孩子。如果想鼓勵孩子時,可以多用微笑或眼神以示肯定,而且間中稱讚便可以了。另外,盡量避免「真係叻啦」這類籠統字眼,可以具體地說出你認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且盡可能把重點放在該事件的過程或者反映孩子美德之處,例如「我看見你很有耐性地嘗試不同方法砌這幅砌圖,好有心機呢!」「你知道媽媽累便提議自己讀故事書,好體貼呢!」這樣孩子除了學會過程比結果重要外,更領會到怎樣的品格會被欣賞,著重內在的修養。

7. 別讓孩子習慣成為中心

有些父母生了孩子後,便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不敢約朋友,連個人興趣都放下,總之不是待在家裏照顧孩子便覺得內疚。孩子也習慣了在任何場合下都成為大人們的焦點。建議父母維持個人的喜好,讓孩子看到世界並非圍著他們轉,也學習獨處時安排個人活動。

另外,透過跟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社交禮儀如分享和輪流等,更可以多讓孩子了解團體裡每個角色的重要性,並非只有成為焦點才有價值呢!

註:「公主病」「王子病」並非醫學病名

#親子健康 #廖嘉敏 臨床心理學家

分享給朋友:

Facebook
WhatsApp
Email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