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容易急性腸胃炎?急症室醫生話你知咩食物較高危!3大護理須知要注意 | 朱灝璋醫生
2020年6月19日
炎炎夏日特別容易「病從口入」,主要是因為細菌容易在溫熱潮濕的環境中繁殖,再加上高溫導致食物較難保存,導致急性腸胃炎甚至食物中毒的機會增加。到底有甚麼食物屬於高危?萬一不幸中招,又有甚麼護理須知要注意?
主要症狀為嘔吐或腹瀉 嚴重或引致脫水
急性腸胃炎大多為病毒性,有少部份因為細菌感染。夏天溫度較高,為各種細菌繁殖的好時機。常見的細菌有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等。而煮食程序、器皿及煮食者衞生不講究都可能令食物受細菌污染。
急性腸胃炎的徵狀為嘔吐、腹瀉、腹痛、腹脹、噁心、食慾減退、發燒等,病情輕微者大多於2至4天好轉。至於嚴重患者,有機會出現發燒、脫水,甚至出現神智呆滯不清等症狀,如出現以上任何情況,便應盡快求診。
哪些屬高危食物最易受細菌污染?!
炎炎夏日在室溫下存放的食物,亦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特別是奶類製品、生冷食物例如冷麵、沙律、刺身、壽司、經加工的肉類、半熟食物等等,屬於高危食物。另外,不少打工仔都會帶飯盒作午餐,記得要徹底翻熱食物,而且剩飯剩菜應盡速密封放入雪櫃保存冷藏,離開雪櫃最好不要超過半天至一天,以免滋生細菌。
腸胃炎患者三大注意事項
1.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腸胃炎引致嘔吐和腹瀉,容易令患者身體流失水分及電解質,所以患者應該多飲水、或飲用運動飲品,又或是由醫生處方的「補充水份溶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 。
2. 清淡飲食及避免進食高纖食物、奶類製品
腸胃炎期間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為原則,如粥水、麵包、餅乾等,並要少量多餐,以舒緩病癥。患者亦應盡量少吃刺激辛辣、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而生的蔬果、鮮奶、奶類製品,以及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番薯和青椒等,亦應少吃,以免刺激腸胃。
3. 勤洗手、足夠休息
進食前及如廁後必須徹底洗手,照顧者亦須注意洗手。患者需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時服藥,以及確保足夠休息。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如果患者病徵持續不退,或出現大便帶血、高燒、抽搐等現象,必須立刻看醫生。